幼儿园课例展示中的有效性体现在哪

2025-04-19 16:33: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更多内容

从活动案例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热 ★★★
从活动案例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郑桂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537 更新时间:2014-3-5 10:15:52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我想,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年龄特点、有无领域重点、整合是否自然有效、设计是否有序递进、挑战有度等。  
2、突出目标引领  
集体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个清晰的、可检测、可达成的即时性课堂教学目标。  
每个活动具体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幼儿积累什么经验?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什么新问题?……教师的心中是非常清晰的,而且要努力通过这个短短的三十分钟左右的活动时间达成的。  
3、突出教师作用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个智慧的课程实施者,是在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精心预设之后的现场实践。因此更突出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之间有效的集体对话,积极的师幼互动,正确的提升引领。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就像是一辆正在行驶中的汽车上的驾驶员,把握着活动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活动进行的速度,影响着活动开展的质量。  
一个精彩的情景创设、一份有趣好玩的教玩具设计、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温馨自主的课堂氛围、及时有效的回应与提升……反映的都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集体教学活动有领域重点。  
尽管目前教师呈现的各类活动方案不再以学科的方式呈现,但真正有效、有价值的活动往往是聚焦某一领域,具体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  
优质的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围绕主题目标,同时偏重某一领域,既要体现主题要求,又要考虑领域教育内容的有序落实。   
教师心中要有一根主线,设计开展一个个来自于幼儿生活的、来自幼儿实际存在问题的、来自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的活动,实实在在帮助幼儿积累某方面的经验。  
要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凸现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  
在以整合的理念实践新课程时   
我们要努力做到:  
1、让主题内容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  
2、 让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有效整合.  
3、让不同的活动形式有效整合  
   
1、让主题内容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  
注入式:  
在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注入相应的学科知识。幼儿在学科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够解决幼儿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主题活动更好地开展。   
融合式:  
主题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高境界就是两者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当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已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时,教师可不断的引入新的学科知识,和预先设定的学科知识共同起作用。   
三、集体教学活动的整合应该是自然有效的。  
“整合”一词如今对所有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已不再陌生,但是如何恰当地实施,既没有拼凑的感觉,又能确确实实将幼儿的多方经验有效整合,实现自然整合、有效整合的目标,这对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又一次挑战。  
2、 让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有效整合  
每个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要表述清晰、重点突出,因此呈现的时候往往只有一~二条主流目标,我们称之为“显性目标”。   
作为一名优秀的执教者,心中应该还有若干条小目标,(包括对全体幼儿发展的目标、对个别幼儿发展的目标,即目标之外的目标)我们称之为“隐性目标” 。   
如果是一名关注幼儿全面发展的老师,活动进行中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处事方式等多方面的隐性目标同样都在教师关注的范围之中。   
3、让不同的活动形式有效整合  
对幼儿来说,最有价值的经验不是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融会贯通、整合的经验。教师应调整思路,从主题入手,使各个领域的活动在主题活动里构成一个网络互相推动,那么,活动越多,主题就越生动丰满,孩子的情感也就越丰富。   
四、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有序递进、挑战有度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被多数幼儿教师所接受,它所揭示的教学就是一种有规律的教学。  
要求教师能在生活中、低结构活动中、个别化学习等过程中寻找并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开展对幼儿有一定挑战的活动。  
这是一种建立在幼儿发展基础上的教学,尊重多数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能体现发展的原则。  
1、有序递进  
教学应该是有序递进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领域都有各自发展的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时期,教师相对而言对序的把握要更优于今天。   
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它将幼儿的学习放置于一个具有更广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背景中进行,使课程内容被儿童同化,使其获得整合的发展。  
2、挑战有度  
首先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如何,可以接受怎样的挑战?要明白活动给孩子的发展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把握这个“度”了。这也就是目标的制定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要力图让孩子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升,只有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才更有意义。   
五、集体教学活动要留有余地,促使孩子持续发展。  
一个优质的活动,应该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样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通过在低结构活动及日常观察中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随之将之设计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同时,她又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新的生成点,引发、鼓励孩子进一步探索,支持幼儿进一步地探索与表达表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集体教学活动更是一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总有一天会实现:  
“教师有效地教,幼儿有意义地学”这一美好的课堂效果!